市投资促进中心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10号提案的答复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投资促进中心 发布时间:2024-08-07 11:34 字号:

尊敬的姚冬生委员:

您在市政协第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双招双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我单位已收悉,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市双招双引工作的关心。我单位联合相关单位对您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您的提案非常好。提案实事求是地提出了目前双招双引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如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如何打造高端创新平台、一流营商环境和专业双招双引队伍建设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招商工作很有启发和帮助。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议1:搭建高端要素集聚平台

一是搭建创新平台大力招才引智。落实《淮北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淮创新创业实施细则(试行)》《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项目+人才+平台人才培育模式,鼓励企业创新平台提档升级,为企业基础应用研究夯基筑台,集聚创新资源,建成省重点实验室5个,省企业研发中心15个,市级企业研发中心36个,2024年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0个,引育科技人才800余人。

是加速建设成果转化平台。大力推进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淮北分中心、安徽科技大市场淮北市场、安徽大学淮北技术转移中心等3个高水平服务机构先后落地,全面对接徐州市科技局开展结对合作帮扶,推动江苏省淮海产业技术交易中心在淮北建设网络服务站,与科易网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矿大(杜集)技术转移中心正在洽谈中。引进上海麦腾科技企业孵化器,签约长三角医学转化中心,帮助相山区、杜集区矿山集电子产业园和段园镇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招引优质孵化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平台。

是拓展市校合作广度深度。结合淮北市主导产业需求,在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等省内外40余所高校院所,围绕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平台、技术转移中心、中试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开展多领域、多形式战略合作。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实施鲲鹏计划,高新区引进北京科技大学院士团队来淮成果转化,进一步推动市校深度合作,积极招引优质科技成果在淮北落地转化。市校联合共建创新平台28个,2024年上半年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75项,交易额达14000万元。

四是推进区域协作园区共建以沪浙同类开发区为标杆,推动县区与沪浙城区深化对口合作,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区新兴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产业,共建一批产业合作平台,产业合作样板园区。进一步深化相山区与徐州市云区、杜区与徐州市山区、烈山区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濉芜现代产业园与江新沂经济开发区合作共建。高质量推进段园省朎毗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提档升级徐淮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水平,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共同纽织招商引资推介活动,推荐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向合作园区入驻,打造苏皖结对园区品牌。

二、关于建议2:以更大力度招大引强

一是着力招大引强。持续深化顶格战法,拉高工作标杆,逐年提升招引项目标准和要求,有效激发各载体单位的招商潜能,有力推动中清智慧光伏落地建设、银邦铝业竣工投产,完成签约百亿级项目和开工50亿级项目的两项争取性目标积极对接华润集团、海螺集团、奇瑞集团、光明集团、万顺新材等央企、国企和知名民企,推动产业项目落地;不断探索基金招商模式,向国资平台借力、与社会资本合作,利用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撬动金派克电池、和晶科技、康美绿筑等一批项目落地;优选精干专业力量组建市政府驻苏州、无锡、常州和杭州投资促进分中心,组建12个产业招商团,高频率赴沪苏浙招商考察;积极组织长三角区域招商推介会,今年6月份在无锡召开淮北长三角(无锡)双招双引恳谈会,筹划8月初在徐州召开淮北长三角(徐州)产业协同、人才协作恳谈会。

2023年,全市利用省外资金453.2亿元,同比增长2.1%,综合排名全省第13位。累计在省新兴产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监测平台录入项目580个,全省位次前移。20241-5月份,全市签约亿元(含)以上项目97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1.1%,其中3-5亿元项目17个,5-10亿元项目7个,10亿元及以上制造业项目8个;全市开工亿元(含)以上项目68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42.5%,立项总投资304.1亿元。其中,签约长三角地区亿元(含)以上招商项目24个,协议投资102.02亿元;开工长三角地区亿元(含)以上招商项目22个,协议投资83.31亿元,10亿元及以上制造业项目3

二是深化精准招商。聚焦主导产业延链补链,每年印发招商引资工作意见,不断突出招商引资重点。先后编写《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主要城市产业发展情况》《重点产业招商指引》等资料,2022年围绕铝基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等5个产业,分链绘制鱼骨图、建立目标企业库,进一步明晰招商主攻方向和区域。2023聚焦省委、省政府赋予皖北的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定位,瞄准长三角重点区域,依托驻外分中心和产业招商团,围绕产业上下游精准招商2024年聚焦四大主导产业,制定产业研究规划,并分别制定产业推介资料;招商团分别根据各自产业主攻方向开展产业研究,按图索骥,精准延链补链强链,利用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的辐射效应,力求纵向成链横向成群,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基地。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优化目标设置和考核评价,调低的任务、提高的考核;从市级层面加强产业研究、强化信息研判和过程指导;创新推行提级跟进、三灯预警等工作机制,并通过每月调度、每季赛马、年度评优,进一步激发争先进位、狠抓招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年初定任务、年末统数据的插杆子式管理,转变为强化目标导向、注重过程管控的旗子式引领;由提要求、看结果、论奖惩的拿鞭子式管理,转变为给思路、提对策、一起干的开方子式推动;由定期通报、年末考核的亮单子式管理,转变为比成效、比干劲的赛单子式引导。

三、关于建议3:持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全力做好项目竣工前的各项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积极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压缩办事环节、精简审核材料、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由相关部门牵头,开展营商环境大排查,推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是完善惠企政策,解除投资者后顾之忧。认真开展营商环境走流程活动,站在市场主体和群众角度,切身体验涉企服务,提出进一步支持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积极推动按照一链一策原则,完善重点产业链招商政策,提高政策供给精度和支持力度,切实把政策给到招商企业最需要之处,助力企业落下来、发展好。积极主动做好客商子女入学申请初审工作,全力帮助安徽金力泵业有限公司安徽相源新能源有限公司5家企业负责人协调办理子女入学或转学事宜。联合财政、税务部门出台《关于完善政区合作分享机制的通知》,会同三区全面梳理符合条件的企业,帮助申报并完成兑现政策资金1600余万元。

三是强化合同约束,确保合同兑现。督促各载体单位对2020年以来签订的招商引资项目合同协议、经过六个一联审评审会议的重大项目会议纪要、政策兑现情况等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多渠道排查违约问题,建立问题台账,逐条整改落实。截至目前,6家载体单位共排查签约项目726个,经过六个一会议的重大项目19个。

四是建立企业诉求梳理反馈机制。实行重大项目市级领导包保机制,每个重大项目均有1名市级领导牵头推进,及时解决企业诉求。在全市开展千人进千企活动,组织千名干部包保千家企业,经常性走访招商引资企业和项目,询问发展需求,存在的困难问题,全力负责协调推进解决。市投资促进中心安排专人负责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市长信箱反馈事项办理,及时准确回复企业留言。截至目前,中心承办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领导走访、常态化收办企业诉求等渠道收到的问题5项,办结5项,问题办结率100%

五是严厉打击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召开县区和开发园区载体单位招商局长会议,布置落实全面起底解决招商引资合同履约问题。要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用地、奖补、环保、能耗、规划等约定事项及时兑现,不得在项目落地后任意违约毁约,不得在兑现涉企政策和合同履约时增设附加条件。

四、关于建议4:全面加强双招双引队伍建设

持续推进专业招商队伍建设,采取组建双百双招先锋团、成立县干招商组、双百双招先锋团强化市政府驻外联络处的招商职责、成立招商团和市投促中心驻外分中心等方式,招商队伍不断壮大,每年举办全市招商引资培训班,邀请招商专家授课,市投资促进中心定期召开招商局长会议和头脑风暴会议,各载体单位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培训,招商人员专业素养不断提升。

一是组建县干招商组和双百双招先锋团。20216月,市委、市政府组建102个县干招商组,每组由1名县处级干部任组长,2名业务骨干任组员,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拓展招商渠道,紧紧围绕五群十链产业提升,把双招双引作为履职尽责的主战场,强化责任意识和平台思维,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促进双招双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222月,淮北市首批来自各条战线的 50 名青年干部组成双百双招先锋团,奔赴沪苏浙等地区挂职锻炼。在开发园区、协会商会、国有或上市企业等经济一线岗位上专职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围绕五群十链重点产业提质增效,积极收集相关领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信息,通过实地走访、宣传推介等方式,为人才和团队来淮搭建桥梁。县干招商组自成立至2022年底,共外出拜访企业4109家,邀请2660家企业来淮考察签约项目395个,开工项目224个。2022年,双百双招先锋团50名优秀年轻干部赴沪苏浙等长三角地区开展双招双引工作共计梳理有效项目信息300余条,邀请来淮考察企业89批次,拜访企业近两千家,新签约项目4个,协助推动签约百亿重大项目1

二是组建招商团和驻外分中心。2023年,市委、市政府成立市政府驻苏州、无锡、常州、杭州、深圳、福州投资促进驻外分中心,派驻35名干部开展驻点招商。成立12个产业招商团,71家市直部门积极参与招商。市政府驻外联络处进一步突出招商职责,加大力度访商、邀商。强化与驻点区域龙头企业、行业商协会的联系往来,搭建有效招商信息网,捕捉符合我市主导产业、可持续跟踪推进的有效招商线索,培养纵深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招商穿插连突击队2023年底,产业招商团和驻外队伍累计拜访企业近3000家,邀请来淮1000余家,收集信息1148条,转为有效线索860条,其中74个项目签约、46个项目开工,分别占签约、开工项目总数的36.8%28.4%。聘请首批12名招商顾问,提供项目信息27条,签约项目7个。各县区、开发园区进一步充实招商力量。全市招商引资队伍逐步向体系化、结构化和专业化转变,营造了分层分类大招商氛围。

三是优化专业招商队伍。2024年以来,专业招商加快演进。在2023年市投资促进中心建立项目研判专班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市级项目研判专班,其组成不仅有市投促中心相关领导和部门,又增加了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产投公司相关人员作为日常固定研判人员,另外还增加市农业农村局等8家单位相关人员作为研判专班成员,研判队伍的专业程度进一步提高。调整优化驻外分中心,深化对驻地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研究。各招商团和各载体单位也分别成立各自的研判小组,进一步提升了项目推送和准入的科学性和效率。各载体单位派出驻点小分队,深耕长三角珠三角重点地区,累计拜访企业450家、邀请来淮85家。12个产业招商团不断加大招商力度,根据自身产业主攻方向,开展产业研究和产业规划,围绕产业链精准开展招商,捕捉有效线索38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个,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个。

当前,我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纵深推进,取得很多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姚委员的建议正是切中了我市发展的痛点和难点,为了更好地抓住各种政策叠加的历史机遇,需要进一步对标长三角地区产业、政策和机制,更深一步地对接承载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谋划研究与重点区域、重点城市、重点产业的跨区域协作和利益共享机制,精准寻求一体化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实现我市高水平高质量的转型发展。

再次感谢委员!希望今后继续关注支持我市双招双引工作,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淮北市投资促进中心

                        202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