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北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0136号提案的答复
任启仲委员:
您好!您在淮北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对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第0136号)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扣工作目标要求,坚定不移主攻优质项目招引,聚力重大项目建设,以项目的高质量招引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针对提案中提出的工作建议,在下一阶段工作中,我中心将在高质量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方面着力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一、提高站位,争先进位,落实招商责任
一是强化顶格战法。推动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升格”,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推动各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把访商、邀商列作每周重要政务工作安排,推动各开发区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拿出主要精力抓招商、推项,并把外出招商情况纳入招商引资考核。
二是优化目标任务。今年我们更加注重对招引的项目质量,年初对各载体单位下达新签约190个、新开工160个亿元以上目标任务,这些项目是支撑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为营造产业招商氛围,通过3-5年努力,培养几条符合我市发展的高质量产业链,组建12个市级产业招商团,并优化出台《淮北市2023年度产业招商团、驻外联络处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其中,产业招商团重点考核有效线索,对推动重大线索落地的产业招商团给予加分;驻外联络处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除有效线索外,重点考核签约、开工项目,对引进的重大签约、开工项目进行加分。
三是健全一盘棋机制。创新实施“红黄绿”亮牌预警机制,推动打通发改、招商、统计等部门信息库,发挥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动作用,分段压茬督察调度,实现项目从洽谈到竣投产的全过程调度,确保洽谈签约、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及纳统入规等各个环节均有人管有人问。继续实施有效信息提级跟进机制和重大招商项目联审评审机制,统筹分析研判全市协议投资10亿元以上的信息或项目,重大信息或项目第一时间推送至市级领导高位对接推进。推动实施产业项目推进专班工作制,重大产业项目由对应产业招商团,在市级层面随时、灵活召集组建“多部门推进专班”,进行“大部门”、“扁平化”办公,做到高效率接洽、高水准研判、高质量服务。
二、明确方向,多元发力,聚力专业招商
一是聚力产业招商。围绕“五群十链”和“电子商务及物流”、“建筑业及高端地产”等产业,“一链一团”分析研究产业投资布局、头部企业投资动态,绘制产业招商地图,集中力量主攻大项目、好项目,力争每条链都有1个龙头企业落地,加快构建3-5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加大力度招引物联网、商务5G等数字经济产业项目和工业设计、供应链金融等高端生产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构建优质产业发展生态。
二是打造专业队伍。“揭榜挂帅”选调35名同志组建全市专业招商队伍,分组派驻至苏、锡、常、杭、深、榕6地开展脱产招商,深研重点产业、深耕关键企业、深挖重大信息、深度宣传推介,每组每年提供有效线索72条,打造纵深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招商“穿插连”和“突击队”。强化市政府驻外联络处招商职能,三大联络处每年提供有效线索分别不少于60条。定期开展招商培训,扫除招商人员在市情区情、主导产业等方面的“知识盲点”,补齐在基金招商、以商招商等方面的能力短板,培养一批懂产业、会谈判、善招商的招商精英,提升招商队伍的战斗力。推动各县区、开发区加快组建专家型项目研判专班、专业化项目洽谈专班和高水平项目推进专班,全方位提升招商水平。
三是发挥商协会作用助力招商。加强与全国各地淮北商会的联系,充分发挥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联系广泛、信息灵通、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开展乡情招商,积极为我市牵线搭桥,提供投资信息,帮助对接企业和推进项目进展。建立与行业协会的信息联络机制,结合产业链招商,分产业对接省以上特别是国家级行业协会,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对接机制,拓展我市与各行业头部企业的联系渠道,提高招商引资的目的性和有效性。搭建邀商招商平台,发挥异地商会“两地熟”优势,瞄准特定区域、特定产业,实施产业招商、以商招商。
三、创新理念,培优环境,提高招商质效
一是强化信息跟进。创新实施招商信息闭环管理和提级跟进机制,按照“搜集-筛选-研判-推进-跟进”模式,每月筛选一批重点在谈项目,分层分类推送至市领导、十大产业链牵头部门和相关载体单位,确保每条有效信息均有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高位对接,提升了招商效果,提高了项目招引落地成功率。
二是培优营商环境。大力倡导“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能,对重大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开辟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全力以赴当好服务项目的“店小二”,特别要强化对高新技术、高成长性企业和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精准服务、个性服务,全方位助力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达效。
三是创新招商方式。深入推进基金招商,积极推动引进更多社会资本,加快打造“基金丛林”,撬动高质量项目、导入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招商顾问作用,围绕华润、金澎等“链主”企业深化以商招商,引进关联配套项目。强化与商协会、科研院校及中介机构合作,借用“外力”、“外脑”招大引强、招新引优。首批聘请12名优秀企业家担任招商顾问,用好市场思维、深化以商招商。立足徐淮结对共建战略之机,积极引进徐工集团等龙头企业的配套企业,以“反向思维”找准目标企业、提高招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