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议案建议和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的答复
今年以来,市投资促进中心坚持工业项目、农业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同步招引、同步推进,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招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推动三次产业的增量持续做大、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招商项目情况
一季度,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7个,协议投资376.1亿元,其中工业项目99个,完成目标任务31.9%,同比增长219.4%,协议投资362.3亿元,完成目标任务50.3%,同比增长415.4%,服务业项目8个,协议投资13.8亿元。新开工招商引资项目66个,协议投资195.3亿元,其中工业项目62个,完成目标任务27.5%,同比增长169.6%,协议投资192.2亿元,服务业项目3个,协议投资1.9亿元,农业项目1个,协议投资1.2亿元。全市新竣工投产招商引资工业项目62个,完成目标任务35.4%,同比增长169.6%,协议投资105.3亿元。全市规模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6.7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1%。招商引资实现良好开局。
(二)采取主要举措
一是营造招商氛围。“开年首会”把“双招双引”与“一改两为五做到”同部署同推进,首次以PPT形式“亮成绩”、比差距、点问题,释放大招商招大商强烈信号。市县(区)四大班子领导把外出招商作为“开年第一活动”,春节前开展“云招商”活动,与企业家视频连线,送祝福、谈合作。2月份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前往北京、重庆等地开展招商活动5次,对接企业24家。市人大、市政协分别成立招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招商主攻方向和区域。各开发区负责同志把主要精力放在项目招引和推进上,全市招商氛围空前浓厚。
二是激活招商潜能。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拉高标杆、奋勇争先的要求,出台《发起更高质量招商引资新攻势的指导意见》,突破性下达2022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提出新签约工业项目310个,平均增幅72.2%;新开工工业项目225个,平均增幅59.1%;新竣工工业项目175个,平均增幅63%的目标。同时要求在引进投资10亿、50亿元及10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上实现明显突破,以任务加大倒逼招商潜能激活。
三是打造专业队伍。联合市委组织部选派首批50名“双百双招”干部,向专业招商队伍、“双百双招”先锋队出征授旗,人员已全部派驻到位。举办招商引资培训班,采取专题辅导、分组讨论、案例教学、实地调研等形式,重点从招商实操层面讲授招商引资方法论。各县区结合各自实际开展精准培训,逐步推动专职招商向专业招商转变。
四是激发招商干劲。“开年首会”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召开重点项目专题调度会,听取招商情况汇报,安排布置一季度重点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召开招商引资项目调度会,研究推动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市投资促进中心每周调度通报各县区、县干招商组招商工作情况,有效传递招商压力。联合市财政局出台差旅费包干使用办法,为县干招商组和专业招商人员外出招商提供经费保障,进一步增强招商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是全力招大引强。聚焦“五群十链”主导产业,加大力度跟踪对接行业龙头,“招大引强”实效初显。截至目前,全市10亿元以上重点在谈项目26个,其中,市高新区10个、煤化工基地2个、濉溪县6个、相山区5个、杜集区2个、烈山区1个;濉溪县、煤化工基地在意向100亿元项目实现新突破,与年产10万辆新能源整车的华晨新能源汽车项目、生产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的金浦集团进行深度洽谈。此外,相山区、杜集区和烈山区5-10亿元以上重点在谈项目7个。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缺少龙头大项目。招引企业中缺具有较强引领带动作用的行业领军企业较少,尤其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层次不高,以至于产业能级较低。
二是项目耦合度不高。引进的产业项目中,有一定比例项目“各自独立”、“互不关联”,在“串企成链”、“聚链成群”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招商方式不够新。各级招商部门和招商人员采用传统招商方式较多,新型招商方式少,借助平台造势不够。
四是要素保障不足。标准化厂房、土地承载力不足,能耗、铸造产能制约仍然存在。
三、下步工作计划
市投资促进中心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调发展要求,进一步拉高标杆、奋勇争先,不断寻找新突破,着力引进更多符合淮北发展的优质项目,打响更高质量招商引资新攻势,推动一产“两强一增”,二产“提质扩量增效”,三产加快“锻长补短”,在三次产业协同并进中推动发展能级整体提升。
(一)着力在发挥牵头统筹作用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推动市县区合力招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在发挥好调度考核职责的同时,更加突出“承上启下”和协调服务作用,加强与各招商责任主体的沟通对接,积极从市级层面为项目洽谈落地、开工建设提供帮助,全力推动信息共享、措施互动,形成市县区想在一起、干起一起的生动招商局面。
二是推动大项目加快落地。每月梳理汇总一批较为成熟的重点在谈大项目,由相关市级领导牵头推进,重大意向项目信息提请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顶格推进。重点关注、加紧跟踪恒秀铝基等26个意向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特别是3个意向投资100亿元项目,在关键节点提请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强力推进,力争在引进百亿项目上尽快再次实现突破。
三是练好产业招商“内功”。利用疫情影响外出受限的这段时间,加快招商项目册编制,会同发改、经信、统计等部门和载体单位,深入研究“五群十链”等产业链条,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定位、细分方向和招商主攻目标,推动招商责任主体按图索骥、精准招引附加值高、要素依赖低的优质项目。会同农业、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对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研究,着力招引农业龙头和高端现代服务业,打造完整产业生态。
(三)着力在提升专业招商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加大运用基金招商、中介招商等新型招商方式的力度,扩大有效项目信息储备。坚持“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联合市直相关部门和各载体单位在全力支持帮助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上,会同全市623家规上工业企业,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分别梳理筛选3-5家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建立项目库、排定计划表,分批分期跟踪对接,重大项目推送给市级领导高位跟进,推动形成“串企成链”“聚链成群”的良好招商局面。
二是加强信息推送跟进。强化招商信息搜集、筛选、研判、推送、跟进全流程管理。分类建立重点在谈项目台账,并及时推送给任务单位跟踪考察,确保每条有价值的信息均有县处级领导跟进服务,意向投资项目信息由县区主要领导跟踪推进。市投资促进中心将建立市级领导对接招商项目台账,强化后续跟踪,在关键节点提请市领导再次推进,争取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三是加强三支队伍管理。制定出台专业招商队伍管理考核办法,每周调度通报102支县干招商组和140名专业招商人员访商邀商和招引项目情况,引导其进一步加大力度对接企业、捕捉信息,提高有效项目储备。联合市委组织部加强对“双百双招”先锋团调度,充分利用挂职锻炼机会,挖掘异地商协会、企业等方面招商资源。在疫情防控允许的情况下,组织三支队伍积极外出开展招商活动。
(三)着力在推动项目加快落地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谋划项目承载能力。组织各县区开发园区招商部门积极谋划招商承载力,对现有可用的土地、厂房、能耗指标等要素进行全面梳理,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聚焦承担的招商任务,分析研判承载能力,及时提出要素保障需求,为全市统筹配置要素资源、保障优质项目加快落地打好基础。加快推动市高新区银峰联创产业园、濉溪双创孵化园、中德产业园、杜集区信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尽快竣工投运,为项目快速落地建设打好基础。
二是加大招商调度考核。实施“周通报、月调度、季考核、年总评”综合考评,细化分解全年招商目标任务,倒排至季、月、周,每周通报、按月调度、分季考核。实施“赛马”比拼提效行动,对各载体单位一季度“争创招商开门红”百日攻坚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纳入招商引资年度考核。每季度召开现场观摩调度会,进一步传递压力。
三是强化项目落地保障。修改完善重大产业项目联审评审工作机制,及时组织对重点项目进行论证分析,重大项目提交市委财经委研究决策,从全市调配资源要素支持项目落地。推动各县区开发园区建立重大项目谈判专班,提高项目研判分析和谈判的专业水平。建立重点在谈、签约未开工和开工在建三套项目台账,对重点在谈项目,会同相关载体单位研究谈判方案,力争尽快签约;对已签约未开工项目,帮助企业加快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力求用最短时间、以最快速度开工;对已开工项目,全力协调解决用工、资金等方面问题,确保有序推进。
(四)着力在推动创建一流营商环境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积极帮企纾难解困。严格落实“十做到”“十严禁”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和即将出台的营商环境条例,推深做实为企服务各项举措。适时举办暖心企业家活动,配合做好常态化企业家沙龙、企业家座谈会,进一步畅通政企互动渠道。积极协调解决招商引资在“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中反映的问题。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推动在引进符合“五群十链”的行业领军企业和重大项目,及具有重大科技创新突破的新兴产业项目方面,给予更大力度支持。推动简化新入驻园区企业市区分税体制落地落实,每半年次月20日前经市投资促进中心审核后,由市财政及时拨付到位。年底根据已落地项目的行业地位、投资规模、建设进度、税收贡献等,评比若干重大招商项目,推动在建设用地、资金、能耗指标等方面对相关载体单位进行激励,提升政策兑现能力。
三是完善园区基础配套。推动各开发园区加快完善水电气热管网、公共交通、人才公寓等生产性和生活性基础设施,建好项目落地“梧桐树”。用足用好国家发改委“24”条等政策措施,推进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电力市场直接交易,进一步降低生产要素价格。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提供开发区公共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