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协淮北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034号提案的答复
缪瑾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服务市场主体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多次作出安排部署,“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政务服务更加便捷,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关于“进一步提升职能部门服务质量”。
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及时做好国务院和省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的衔接落实工作,今年以来,我市对应取消4项行政许可等事项(市级1项、县级2项、省市县共有1项);承接落实1项(市级1项)。不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强力推进区域评估,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60个工作日办结,工业项目实现30个工作日办结,社会简易低风险类项目实现16个工作日办结。
二是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深化政务服务大厅和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健全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动态调整机制,线上线下标准统一,切实提高线上、线下服务水平。高质量完成“好差评”国家标准试点,今年以来,共收到评价393万人次,满意率达99.99%。先后建立和实行首问负责、一次性书面告知、办件回访、免费邮寄、免费代办等机制,推行首席代表制度、实施“两集中、两到位”、综合窗口改革,建立健全定期讲评、窗口月度绩效考核、定期通报、投诉举报、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实施信息化管理标准化服务,不断完善窗口月度考评细则。坚持开展年度“双优”评比,在窗口设立月度考核奖,每月开展服务明星评比,充分发挥奖惩机制作用,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三是进一步完善“一网惠企”平台。面向企业精准推送政策清单,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政策与企业精准匹配,为企业提供在线政策申报、即时通办、主动兑付等惠企服务。截至5月底,累计上线惠企政策123项,现用政策111项,其中小型规模企业政策80项,中型规模企业政策79项,大型规模企业政策80项,规上企业政策81项。
(二)关于“进一步规范对企业检查指导”。
一是强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定《淮北市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实施方案》,强化“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常态化监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抽查公示率达100%。截至目前,全市共发起41批次抽查任务,完成26批次,检查企业199户,其中联合抽查完成16批次,涉及19个部门。积极推动重点行业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累计完成42户工业产品获证企业风险分类,对电梯维保单位根据2020年度的抽查和评比进行分级。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分级中,通过数据分析,结合2020年和2021年的分级情况,初步梳理出中风险食品生产经营市场主体78户,较高风险3户,高风险199户。持续开展“铸安”行动,加强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开展隐患排查和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
二是大力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贯彻落实《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推进不涉及人身财产生命安全方面的首错不罚制。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在日常市场监管与执法中,柔性执法在先,采取行政约谈、责令整改等多种方式引导市场主体规范经营。在实施行政处罚上,截至5月底,共对13家市场主体违法行为适用减轻行政处罚的措施,撤销1起行政处罚案件。
(三)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一是规范环评中介机构行为。制定《淮北市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2021-2023年)》《淮北市生态环境局2021年度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工作方案》等,每季度开展项目环评复核工作。截至目前,按照审批数量的30%,抽取了分局审批的43个项目(涉及环评单位18家)。经专家复核、征求意见,对存在环评质量问题的山东睿福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失信记分10分,其项目编制人员予失信记分20分(五年内禁止从事环评编制工作);对山东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及1名编制人员予以通报批评,已将处理结果上传至生态环境部环评信用平台。
二是开展天然气配气价格成本监审。实行天然气大用户量价挂钩政策,每年为用气企业降低成本约170万元。同时开展供气行业安装价格督查,缩短报装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取消增容费、流量费、工商用户计量表具费等,大幅下调工商业用户工程安装收费金额,持续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贯彻落实企业集体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能源局关于印发2021年全省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1-5月份,全市共完成电力直接交易电量约14.84亿千瓦时,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约2873万元。
(四)关于“进一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一是提升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能力。持续增强融资担保实力,全市5家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国有出资14.96亿元,国有股权占比达到90%,政策性功能定位进一步强化。2020年,市同创担保公司已增资至7亿元,并计划2021年增资至10亿元。深入推进“4321”新型政银担业务,推动银行和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参与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合作。1-5月份,新型政银担业务累计新增担保金额5.49亿元,5月末在保余额41.04亿元。充分发挥续贷过桥资作用,1-5月份,累计向62户企业提供续贷过桥资金3.79亿元,历年来累计周转贷款金额98.15亿元。
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市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产业扶持资金,专项用于企业奖补,95%以上投向中小企业,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制定《关于进一步优化产业扶持资金奖补程序的通知》,对称号类和标准类奖励兑现流程进行优化,从“年度兑现”优化成“实时兑现”, 着力财政资金惠企质效。
三是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搭建税融通合作平台,5月末全市税融通业务余额13.33亿元,1-5月份累计投放10.61亿元。引导商业银行继续落实普惠小微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一季度地方法人银行累计实施延期还本3.68亿元,延期率达80.46%;累计发放信用贷款5.18亿元。运用无还本续贷业务,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5月末,全市银行业无还本续贷余额35.56亿元,较年初增加6.01亿元,增幅20.33%;当年累放额18.45亿元,同比增加7.11亿元,增幅62.69%。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聚焦中央、省、市支持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我市“一网惠企”平台建设,落实落细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援企稳岗各项支持政策,确保各类纾困措施直达市场主体,减轻市场主体经营成本。强化金融支撑功能,引导银行、信贷等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功能,有效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我省实施办法,尽快出台《淮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组织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按月统筹调度,督促有关单位严格落实《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2021版)》工作目标。强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一网一门一次”和商事制度等改革举措,持续增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科学性、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服务市场主体能力。
三是深入开展企业帮扶行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深做实“四送一服”,着力打通市场主体面临的难点堵点痛点,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优化决策管理机制,苦练内功、转型升级、做好产品和服务,不断推进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
感谢您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关注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多提合理化、建设性意见,为我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3198182
抄 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市委督查考核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