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筑基 服务赋能——濉溪经开区奋力冲刺“千亿园区”
今年以来,濉溪经济开发区锚定“千亿园区”目标,以打造“四个新优势”为抓手,在产业升级、基础完善、服务优化等多条赛道同步发力,通过产业链、要素链、服务链深度融合,推动园区发展质效双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期中答卷”。
01链式集聚筑根基 主导产业挑大梁
走进开发区安徽中基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一卷卷高精度铝箔正通过全自动生产线下线。作为园区金属新材料产业的“链主”企业,其年加工铝制品能力突破80万吨,带动力幕科技等20余家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目前,开发区已培育形成金属新材料、装备制造、医疗健康、化工四大主导产业,集聚度达67.9%,其中金属新材料产业年产值近200亿元,成为撑起园区发展的“脊梁”。
产业壮大离不开精准招商的“强引擎”。开发区创新基金招商、委托招商等模式,上半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8个,较去年同期增长24.4%。在金属新材料领域,中基涂布铝箔等17个项目扎堆落户,总投资达36亿元;装备制造产业则瞄准开扬泵业等16个在谈项目,总投资超53亿元,产业链条不断向高端延伸。项目建设同样“加速跑”,通过“四办”工作机制全程代办服务,12个项目实现“签约即开工”,丹青新材料等8个项目顺利入库,为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02基建升级优环境 要素保障添底气
“从企业用电到污水处理,园区都替我们想在前头。”理士电源负责人点赞的背后,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提速。今年以来,园区新建改造道路13条,海棠路南延工程直通徐淮阜高速濉溪北出口,物流效率提升30%;二污扩建项目投用后,污水处理能力跃升至10万吨/天,为企业扩产提供坚实保障。
化工园区的“蝶变”尤为显著。对标安全风险D级标准,特勤消防站、5公里公共管廊、智能化封闭管理系统等“硬核”设施全部建成,11项省应急厅反馈问题正逐项整改销号,安全与发展实现“双提升”。要素保障更显“温度”:红枫变电站即将竣工,理士变电站加速建设,投用后每年可为企业节省用电成本750万元;90兆瓦绿电项目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达2.34亿度,企业用电成本降低15%;工业用气“量价挂钩”政策落地,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200万元。这些“真金白银”的支持让企业轻装上阵。
03服务创新增活力 营商环境再优化
“没想到从项目备案到施工许可,10天就办完了!”中瑞新材料项目负责人的感叹,道出了开发区“保姆式”服务的效率。今年,园区深化“标准地”改革,工业用地100%实现“拿地即开工”;通过“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已盘活欣诚五交化等5家企业的552亩低效用地,释放发展空间。
创新平台成为赋能发展的“智慧大脑”。安徽省铝基新材料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获批建设,濉溪(南京)飞地科创中心新培育D类人才1人,3个国家重点人才项目申报推进中,智力支撑持续强化。针对企业诉求,开发区建立“随接随办”机制,上半年办结近150件企业难题,“棒棒茶”会等政企沟通渠道畅通高效,让企业发展更安心。
如今的濉溪经济开发区,正以产业集群的“强磁场”、要素保障的“组合拳”、优质服务的“加速度”,朝着“千亿园区”目标稳步迈进,以奋进之笔为淮北高质量发展书写着精彩篇章。